北上資金連續(xù)掃貨15天壕買超500億 全年凈流入金額或超3100億元
“雙十二”購物節(jié)將至,北向資金已經提前開啟“買買買”模式。
12月4日,滬深股通合計凈買入39.57億元,這已經是北向資金連續(xù)第15個交易日凈買入了,累計凈流入資金超過500億元。倘若連續(xù)凈買入趨勢再延續(xù)4個交易日,就將刷新年內最長連續(xù)凈買入紀錄。
從全年來看,截至12月4日,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2888.73億元,日均凈流入13.25億元,以此測算,北上資金全年凈流入凈額有望突破31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2942.18億元,再度刷新年度凈流入規(guī)模的新高。
北上資金連續(xù)15個交易日凈流入
近期,盡管A股陷入調整狀態(tài),北上資金卻再度開啟“逆向操作”,不斷地買買買。
數據顯示,北上資金12月4日延續(xù)此前凈流入態(tài)勢,全天累計凈流入39.5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4.2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35.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北上資金連續(xù)第15個交易日實現凈流入,累計凈流入506.64億元。倘若北上資金連續(xù)凈買入趨勢將再延續(xù)4個交易日,就將刷新年內最長連續(xù)凈買入紀錄。
此前,年內北上資金最長連續(xù)凈買入天數是18天,今年1月23日至2月22日,在18個交易日里,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761.25億元。
北上資金全年凈流入金額或超3100億元
近年來,A股國際化不斷推進,國際主流指數公司先后納入其相關旗艦指數,外資便持續(xù)通過滬深股通進入A股。截至12月4日,北上資金自開通以來累計凈買入金額已達9306.07億元。
分年度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2888.73億元,距離去年全年凈流入的2942.18億元,還相距53.45億元。
按照今年日均凈買入13.25億元來計算,只需5個交易日,今年累計凈買入金額就將超過去年全年的規(guī)模,再度刷新年度凈流入規(guī)模的新高。從全年的情況來看,截至今年年底,滬深港通還有17個交易日,全年北上資金凈流入規(guī)模有望突破3100億元。
連續(xù)凈買入后,A股后續(xù)行情可期?
滬港通開閘以來,北向資金動向被視為外資配置A股的風向標,獲得市場高度關注。
回溯可以發(fā)現,北向資金較長時間地連續(xù)凈買入后,A股后續(xù)往往出現上漲行情。
最為明顯是A股年初的大漲。今年1月23日至2月22日,北上資金連續(xù)18個交易日凈買入,在其帶動下,A股觸底回升,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期間累計分別上漲8.7%和15.09%。在北上資金連續(xù)凈買入中斷后,A股上漲趨勢還在延續(xù),截至4月初,這一輪上漲行情才終止。
當然這一指標也并非百分百準確,例如今年8月末至9月初、10月末至11月初,北上資金曾先后12個交易日和13個交易日連續(xù)凈買入,但是A股后續(xù)表現較為一般。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個時段正好是富時羅素和MSCI納入A股生效前的時間窗,可能存在部分資金提前布局的因素。如今在兩大指數納A已經生效后,北上資金仍然持續(xù)凈流入,后續(xù)行情或更值得期待。
除了有可能帶動A股整體行情以外,信達證券策略團隊還指出,北向資金在行業(yè)配置、個股選擇上能獲得超越市場平均的表現。該團隊從2017年開始,以周為頻率,選取北向資金主動增持規(guī)模最高的前5大行業(yè)和前50只個股,并計算這些行業(yè)及個股在此期間漲跌幅。
結果顯示,北向資金在增持、減持行業(yè)上預示性較好。以北向每周增持的前5大行業(yè)指數作為組合,2017年初至2019年4月末,周平均收益率為0.2111%,累計凈值為1.20。增持行業(yè)配置組合在波動率略高于市場均值的前提下,獲得顯著優(yōu)于大盤回報率,且最大回撤也低于全部A股指數。同時,北向資金自身和跟投策略收益較為一致,潛在的原因可能是行業(yè)動量效應較強。個股層面結果同樣顯示,北向資金增持規(guī)模居前的個股,不僅本身收益較高,以周為頻率跟投這些個股,盡管收益率和北向資金本身差距較大,但也優(yōu)于全A指數。
他們最近狂買這些股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從占流通股的比例來看,11月14日以來(截至12月3日),35股的北上資金持股比例較此前增加1個百分點。其中臥龍電驅、億聯(lián)網絡、韋爾股份、紫金銀行、紅旗連鎖、奧士康、勁嘉股份、泛微網絡等8只個股持股比例增超2個百分點。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