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訊證研防非宣傳月 | 這些情形你遇到過嗎?—系列非法證券活動典型案例
為積極響應證監(jiān)會關于做好“5·15投資者保護日宣傳活動”工作部署,不斷增強投資者金融素養(yǎng)和風險防范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學習貫徹新《證券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福建證監(jiān)局等單位指導下,中訊證研持續(xù)開展投資者宣教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已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于2019年12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蹲C券法》是資本市場的“基礎法”和“根本法”。修訂后《證券法》進一步明確了擅自公開發(fā)行證券、非法從事證券業(yè)務、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等類型非法證券活動的表現形式和法律責任,顯著提高違法成本,對于打防非法證券活動,維護證券市場正常秩序和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為讓更多投資者能識破并遠離非法證券活動,我們給大家曝光系列非法證券活動的典型案例。
一、高回報騙局,小心為妙
案情摘要
自2017年8月起,劉某經常接到自稱為某證券公司工作人員李某的電話,為其推薦股票并告知次日會上漲。觀察一段時間后,劉某發(fā)現李某推薦的股票確實在次日上漲。于是,劉某主動聯系李某,繳納了1800元的薦股服務費,服務期限1個月,李某承諾能獲取80%的收益。在李某的指導下,劉某通過網址注冊會員,并簽署了服務協(xié)議。待劉某簽字后,李某要求劉某再繳納3萬元,稱公司每天將返還一定資金。劉某不愿意繳納3萬元,遂要求退還服務費,李某稱退款需要一個工作日。待劉某再次聯系李某時,發(fā)現電話無人接聽,網站也無法登陸。劉某看到網站顯示的公司信息為某證券公司,便投訴至當地監(jiān)管機構,稱該證券公司存在欺騙行為。接到監(jiān)管機構轉辦表后,某證券公司進行了認真核實,并積極與劉某聯系,主動了解情況,告知劉某公司未開展面向投資者提供薦股收取服務費的證券服務,經查詢其反饋的李某的姓名和聯系方式,確認李某非該公司工作人員,相關網站也非該公司的官方網站。隨后,該證券公司通過其官網再次聲明上述網址非本公司官網,并揭示了非法活動的風險,提醒投資者警惕此類詐騙活動,切實保護自身利益,并向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站提交了非法網站投訴信息。
風險提示
1.非法網站多利用網絡虛擬環(huán)境,假冒合法機構在其經營的網站中,以短線暴利、免費提供金股為誘餌,通過招收會員、收取費用的形式,混淆視聽、欺騙客戶,非法斂財。投資者一旦上當,不法分子便銷聲匿跡,投資者被騙的錢財也難以追回。對此,投資者需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輕信薦股電話及相關網站,更不要輕易將會員費、咨詢費、服務費等匯入其指定賬戶,特別是個人賬戶。2.非法網站往往采用無特殊意義的字母和數字構成或直接以數字構成,或采取偷梁換柱、畫蛇添足等方式在合法機構網站域名基礎上變換或增加字母(數字)。投資者可通過谷歌、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仔細辨別域名真假。3.開展證券投資咨詢業(yè)務、證券資產管理業(yè)務均須經過中國證監(jiān)會批準,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的官方網站公示所有合法機構的信息,投資者可予以核實。4.《證券經營機構參與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工作指引》第二十一條第三項規(guī)定:對已核實的仿冒、假冒本公司的非法網絡平臺,應當協(xié)調有關部門予以關閉,并通過公司網站等途徑進行曝光。對不能及時關閉的非法網絡平臺,采取網站曝光、短信通知、媒體公告或新媒體發(fā)布等形式提醒投資者防范風險。
二、假冒證券公司APP,互聯網詐騙需警惕案情
摘要
近日,投資者王某接到冒充某證券公司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通過微信加好友后向客戶發(fā)送該證券公司最新的交易軟件,向客戶介紹最新的軟件支持免費十檔行情,申購基金費率享有一折優(yōu)惠等。投資者王某被免費、優(yōu)惠的功能所吸引,于是下載該軟件進行注冊。在進行銀行卡綁定時,王某以充值的形式轉入資金5000元,隨后該“工作人員”引導進行銀證轉賬,經操作后賬戶資金余額變?yōu)?30元,資金不知去向。王某立刻跟“工作人員”聯系,此時已被刪除微信好友。王某意識到被騙后立即與該證券公司營業(yè)部聯系。該證券公司營業(yè)部工作人員接到王某的求助后第一時間進行查證,該交易軟件APP為不法分子假冒證券公司APP,通過使用與證券公司官方軟件的標識一致的APP進行詐騙。營業(yè)部工作人員積極與客戶講解近些年出現的非法詐騙活動,謹防客戶再次受騙。同時該營業(yè)部協(xié)助客戶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并第一時間將該事件報告當地證監(jiān)局。
風險提示
1.投資者在使用證券公司交易軟件時,應認準證券公司官網的交易軟件,通過證券公司的官網等正規(guī)渠道進行交易或業(yè)務辦理,切勿使用其他軟件,避免信息泄露造成損失。
2.《證券經營機構參與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工作指引》第十四條規(guī)定:證券經營機構應當在客戶合法權益受到非法證券活動侵害時,告知客戶正確的維權方式,必要時提供相應幫助,固化相關證據,協(xié)助客戶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當地政府、證券監(jiān)管部門舉報。
3.《證券經營機構參與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工作指引》第二十一條第三項規(guī)定:對已核實的仿冒、假冒本公司的非法網絡平臺,應當協(xié)調有關部門予以關閉,并通過公司網站等途徑進行曝光。對不能及時關閉的非法網絡平臺,采取網站曝光、短信通知、媒體公告或新媒體發(fā)布等形式提醒投資者防范風險。
三、輕信網絡薦股,可能損失慘重案情
摘要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根據相關線索,偵破一起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yè)務案件。初步查明,2016年4月至今,犯罪嫌疑人廖某強伙同他人,利用廖某強原財經節(jié)目主持人的名人效應,通過其實際控制的上海仟和億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愛操盤(上海)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中國證監(jiān)會經營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yè)務許可的情況下,組織多名不具有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從業(yè)資格的講師(其中部分為臺灣居民,均明知上述公司未取得相關業(yè)務許可),通過舉辦線上及線下咨詢講座、報告會等方式,向公眾分析、預測證券、期貨投資品種的行情及價格走勢,非法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yè)務,非法獲利金額巨大。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及《證券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guī)定,上述行為嚴重破壞證券、期貨市場管理秩序,侵犯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涉嫌非法經營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風險提示
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屬于國家特許經營的金融業(yè)務,未經中國證監(jiān)會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此類業(yè)務。獲取證券、期貨投資服務請通過證券公司或合法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進行,上述合法證券機構名單可在中國證監(jiān)會、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網站查詢。請不要與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合作,遠離“非法薦股”,避免財產損失。如受到“非法薦股”活動侵害,請向監(jiān)管部門舉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
四、輕信“牛股師”,損失慘重案情
摘要
趙某自封資深的“牛股師”、“私募王牌操盤手”,宣稱曾在多家知名證券公司工作,在多家網站博客張貼股票賬戶截圖炫耀其操作的股票均有盈利,并自我吹噓其通過內部渠道獲取翻倍牛股的投資信息,以誘導投資者與其聯系。趙某招兵買馬,指示員工通過QQ群、手機短信、售賣股票軟件等方式指導投資者買賣股票,以“指導費、咨詢費、服務費、會費”等名義收取投資者800余萬元,投資者虧損嚴重。2013年5月,投資者向當地證監(jiān)局舉報,該局聯合公安機關對趙某非法經營案進行了查處。
風險提示
近期隨著股市火爆,非法證券咨詢又開始改頭換面,以QQ群、微信群、手機短信、股票軟件等形式群發(fā)股票買賣信息,并信誓旦旦承諾包賺不賠。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通過在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網站核實公司及人員是否有證券投資咨詢資格、核實公司地址是否真實、收款賬戶是否是公司賬戶等方式增強識別能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五、迷信“消息”股深陷騙局案情
摘要
2010年3月起,以田某某、劉某某為首的犯罪團伙先后在多個城市注冊成立“某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招聘員工超過200人,以銷售炒股軟件為幌子,通過QQ群、飛信等聊天工具,大量發(fā)布股票交割單電腦截圖等虛假信息,以推薦牛股、提供內幕信息、與私募基金合作獲取高額收益為誘餌,向投資者非法薦股,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騙取全國各地投資者錢財。2013年5月,經過周密調查,當地證監(jiān)局聯合公安機關一舉查處某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抓捕18名犯罪嫌疑人。2014年6月19日,當地人民法院對某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非法經營案進行判決,分別判決田某某、劉某某等15人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至2年,并處罰金2萬元至50萬元。
風險提示
從事證券相關業(yè)務的機構,須經中國證監(jiān)會批準獲得相關業(yè)務資格,證券從業(yè)人員須通過所在機構向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申請執(zhí)業(yè)資格方可上崗。合法的證券經營機構在開展業(yè)務活動中一般使用對公賬戶,請投資者切勿向個人賬戶匯款,并自覺遠離提供所謂“內幕股”的非法機構,摒棄“一夜暴富”觀念,保持理性投資,遠離非法證券期貨陷阱。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